前几天邻居李阿姨下楼梯踩空导致脚踝骨折,看着她打着石膏痛苦的样子,让我想起每年骨科门诊要接诊大量骨折患者。到底骨折后该怎么正确处理?今天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,跟大家骨折那些事。
遇到骨折情况,很多人反应就是去揉捏伤处,这是大忌!正确做法是:先固定,再送医。可以用硬纸板、木板临时固定伤肢,用围巾或衣服兜住手臂骨折部位。记得去年有个外卖小哥摔伤后自己乱动,结果原本简单的骨折变成了错位,多受了不少罪。
1. 急性期(1-2周):这段时间重点是消肿止痛。医生可能会建议抬高患肢,我见过不少病人嫌麻烦没坚持,结果肿胀迟迟不退。
2. 愈合期(2-6周):这时候骨头开始悄悄长牢。有个误区要提醒:不是打了石膏就万事大吉,定期复查很关键。上周就有个患者嫌麻烦没复诊,结果发现骨头长歪了。
3. 期(6周后):这是容易被忽视的阶段。适当的锻炼能预防关节僵硬,但要注意循序渐进。记得用热敷缓解僵硬,水温别太高,40度左右合适。
门诊经常被问这个问题。推荐多吃这几类食物:牛奶、豆腐补钙;鸡蛋、瘦肉补充蛋白质;新鲜蔬菜补充维生素。特别注意:喝骨头汤补钙有限,还不如喝杯牛奶实在。另外要戒烟戒酒,这些会影响愈合速度。
等到医生允许时,可以试试这些温和的训练:手指骨折可以做握拳练习,脚踝骨折可以轻轻做上下勾脚动作,大腿骨折可以尝试直腿抬高。一定要记住:疼痛是身体的警告信号,觉得疼就要立即停止。
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答案。手指骨折可能3-4周,小腿骨折通常需要6-8周。千万别自己觉得好了就拆,要去医院拍片确认。去年有个小伙子自己拆石膏去打篮球,结果造成二次骨折,得不偿失。
天气变化时伤处酸痛很常见,做好保暖能缓解。如果出现持续疼痛或受限,要及时就医。建议后定期做体检,特别是中老年人要关注骨密度情况。
后提醒大家,骨折是个耐心活,欲速则不达。按照医生指导一步步来,保持好心情,补充足够营养,骨头会慢慢长好的。如果还有其他疑问,建议直接骨科医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