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上了年纪后,发现看东西越来越模糊,就像隔着一层毛玻璃。这很可能是白内障在作祟。作为致盲性眼病,白内障其实并不可怕,只要及时干预,大多数人都能重获清晰视力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常见眼病的防治知识。
1. 视力逐渐下降是常见表现,患者常描述"眼前像有雾气";
2. 对光线特别敏感,夜间车灯会出现眩光;
3. 颜色辨别能力减弱,特别是蓝色系会显得发黄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视力变化是缓慢进行的。有些老人以为只是"老花眼加重",直到撞到家具才意识到问题性。建议45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裂隙灯检查。
虽然60岁以上人病率超70%,但以下情况可能让白内障提前报到:
• 长期暴露在强烈紫外线下(如高原地区、电焊工)
•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
• 长期使用激素类眼药水
• 眼部外伤或反复炎症
临床发现,近年40-50岁患者的就诊比例有所上升,这与电子屏幕使用时长增加可能有关。
当出现这些情况就该考虑治疗:
✓ 矫正视力低于0.5影响日常生活
✓ 眩光影响夜间出行
✓ 因视力下降发生跌倒等意外
目前手术是有效治疗方法。主流术式是"超声乳化+人工晶体植入",整个过程15-20分钟,表面麻醉几乎感。很多患者上午手术,下午就能看清墙壁上的时钟了。
现在人工晶体就像"眼镜片"一样有多种选择:
- 单焦点晶体:适合只需看远或看近的人群
- 多焦点晶体:同时改善远中近视力
- 散光矫正型晶体:针对角膜散光患者
选择时不必盲目追求多功能,要结合用眼需求和经济条件。比如常看书报的老人,单焦点晶体配合老花镜可能更经济实用。
虽然现在手术切口只有2-3毫米,但术后1个月仍需注意:
• 避免揉眼、剧烈运动
• 洗头时佩戴护目镜
• 严格按医嘱滴眼药水
• 出现眼红、疼痛立即复诊
多数患者术后第二天就能基本用眼,但视力完全稳定需要1-3个月。这段时间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视力波动,属于正常现象。
延缓白内障发展的生活建议:
1. 户外佩戴UV400太阳镜
2. 控制血糖、血压等基础疾病
3. 多吃深绿色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
4. 每看电子屏幕20分钟远眺20秒
需要强调的是,市面上号称能"溶解白内障"的眼药水均未被临床证实有效。当视力确实影响生活时,及时手术才是明智之选。
如果发现家中老人经常擦眼镜、害怕走夜路、把手机字体调到大,不妨带他们做个眼科检查。早发现早干预,才能守护好心灵的窗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