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连续的高温天气,出门五分钟就能晒得皮肤发烫。很多人以为防晒只是夏天的事,或者单纯为了不被晒黑。其实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远不止变黑这么简单,它是导致皮肤老化、色斑、甚皮肤问题的隐形。今天我们就来,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皮肤防晒。
阳光中的紫外线分为UVA和UVB两种。UVB会让皮肤发红、晒伤,而UVA更可怕,它能穿透玻璃直达真皮层,导致胶原蛋白流失,让皮肤松弛、出现皱纹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紫外线伤害是累积性的,年轻时的暴晒可能在多年后才显现后果。
很多人觉得阴天或者冬天不需要防晒,这是大错特错。云层只能阻挡部分UVB,UVA几乎不受影响。即使在室内,靠近窗户的位置也会受到紫外线影响。所以防晒应该是每天都要做的护肤步骤,就像刷牙洗脸一样基础。
市面上防晒产品五花八门,主要分为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两大类。物理防晒就像给皮肤穿防护衣,通过反射紫外线来保护皮肤;化学防晒则是吸收转化紫外线。对于敏感肌来说,物理防晒更温和;而油性肌肤可能更适合质地清爽的化学防晒。
时要注意SPF值和PA值。日常通勤选择SPF30、PA+++就够用;长时间户外建议SPF50、PA++++。特别提醒,防晒指数不是越高越好,过高指数可能增加皮肤负担。喷雾防晒虽然方便,但容易漏喷,建议作为补充使用。
很多人的防晒不好,其实是使用方法出了问题。防晒霜要在出门前20分钟涂抹,这样才能形成保护膜。每次用量要足够,脸部约需一元硬币大小。容易忽略的耳后、颈部、手背也要照顾到。
补涂同样重要。出汗、游泳、擦拭都会减弱防晒,建议每2-3小时补涂一次。化妆的女生可以用防晒粉饼或喷雾补涂,不会妆容。晚上回到家一定要卸妆,避免防晒霜残留堵塞毛孔。
除了涂防晒霜,物理防晒也很关键。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是紫外线强时段,尽量避免长时间暴晒。出门戴宽檐帽、墨镜,穿防晒衣,这些都能额外保护。开车的人要注意,车窗玻璃挡不住UVA,长期单侧受晒可能导致左右脸老化不均。
嘴唇和眼周肌肤特别脆弱,要用专门的防晒润唇膏和眼霜。头皮暴露在外也容易晒伤,可以戴帽子或者使用头发防晒喷雾。做过医美项目的皮肤更敏感,需要加强防晒以免反黑。
有人觉得"反正已经晒黑了就不用防晒了",这是很危险的观念。晒黑说明已经受到紫外线伤害,更需要保护。也有人认为"防晒霜会阻碍维生素D合成",其实每天晒10-15分钟太阳就能满足维D需求,不需要刻意暴晒。
还有人说"化妆品里已经有防晒成分,不用单独涂防晒"。事实上,化妆品中的防晒成分很难达到足够用量,建议先涂足量防晒霜,再上妆。防晒霜保质期通常为开封后6-12个月,过期产品防护会大扣。
油性肌肤要选择质地清爽的防晒,避免含油脂过多的产品。干性皮肤可以选用保湿型防晒,防止防晒霜拔干。敏感肌建议选择物理防晒或无酒精配方,先在耳后测试再大面积使用。
痘痘肌要特别注意防晒产品是否致痘,避开含有矿油、羊毛脂等成分。儿童皮肤更娇嫩,要使用儿童专用防晒产品。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下降,更需要注意防晒。
如果不慎晒伤,要立即采取补救措施。轻度发红可以用凉水冷敷,涂抹芦荟胶等舒缓产品。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,简化护肤步骤。多喝水补充水分,帮助皮肤。
晒后3-7天是修护黄金期,可以使用含维生素C、烟酰胺等成分的护肤品氧化。晒伤出现水泡或疼痛,要及时就医处理。
科学防晒不是一时兴起,而要养成日常习惯。记住,再贵的抗老产品也抵不过每天的细心防晒。从现在开始重视防晒,十年后的你一定会感谢今天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