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被胃痛惊醒,吃完饭总感觉胀气,或是拉肚子反反复复......这些困扰很多人的消化问题,其实都归消化内科管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看似熟悉又陌生的科室,帮你搞清楚什么情况下该找消化科医生,以及如何保护我们娇弱的肠胃。
简单来说,从嘴巴到这条"食物高速公路"出问题,基本都是消化内科的范围。具体包括胃食管反流(烧心)、胃炎、胃溃疡、肠易激综合征、便秘腹泻、胆囊炎、胰腺炎等常见病。就连容易被误认为是"胃病"的肝脏问题,比如脂肪肝、肝炎早期,也属于这个科室的诊疗范畴。
很多患者容易把消化内科和普外科搞混,其实有个简单的区分方法:需要吃药调养的先看消化内科,要开刀手术的找普外科。当然两个科室经常需要配合,比如的胃溃疡出血,就可能要先在内科止血稳定后,再转到外科手术。
1. 持续一周以上的上腹部疼痛,尤其是空腹时疼、吃完缓解的情况
2. 反复出现的反酸烧心,特别是平躺时症状加重
3. 习惯突然改变,比如持续便秘或腹泻
4. 颜色发黑或带血(排除吃血制品等饮食因素)
5. 没有刻意却体重持续下降
医生接诊过一位总把胃痛当小毛病的患者,拖了半年才来检查,结果已经是胃溃疡伴出血。其实消化系统疾病怕"忍",很多问题早期干预治疗。
"医生,听说做肠胃镜特别难受?"这是门诊常听到的顾虑。现在的胃肠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,睡一觉就检查完了。建议40岁以上人群,尤其是有家族史、长期生活习惯差的,少要做一次胃肠镜筛查。
消化科医生痛心的就是遇到本可以避免的晚期肠癌患者。其实从息肉发展到需要5-10年时间,定期检查完全可以把扼杀在萌芽状态。
1:少食多餐不一定养胃,胃溃疡患者反而需要定时定量进食
2:喝粥不能治胃病,长期喝粥反而会削弱消化功能
3:胃病"三分治七分养"是对的,但必须先明确诊断再调理
大误区:把胃药当保健品长期吃,可能掩盖病情或引发其他问题
李女士就是典型,她长期自行购买奥美拉唑服用,结果体检发现已经出现药物性肝损伤。任何药物都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这点尤其重要。
1. 再忙也要吃早餐,好在9点前完成
2. 午餐后不要立刻趴着睡觉
3. 加班时准备些苏打饼干应急,避免空腹喝咖啡
4. 应酬时先吃主食再喝酒,能减少酒精刺激
5. 晚上睡前3小时尽量不进食
消化系统就像一面镜子,直接反映着我们的生活状态。压力大、饮食乱、作息差,先的往往就是肠胃。如果屏幕前的你正在经历消化不适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院消化内科就诊。记住,疾病从来不怕"等等看",及时检查才是对自己负责。
关于消化内科,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。下期我们可能会详细讲讲"幽门螺杆菌感染要不要治疗"这个话题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