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小区里李阿姨买菜时摔了一跤,手腕肿得老高,到医院一查才发现是桡骨远端骨折。其实像这样的意外骨折,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。据新统计,我国每年有超过2000万人次因骨折就诊,其中中老年人和运动爱好者是高发人群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"伤筋动骨"的话题。
很多人以为骨折后喝骨头汤能补钙,这其实是个误区。骨头汤里更多的是脂肪,真正能促进骨骼愈合的蛋白质和钙质反而很少。更要注意的是,这三件事骨折后一定不能做:
1. 擅自揉捏伤处,可能造成二次损伤
2. 过早拆除石膏,容易导致畸形愈合
3. 长期卧床不动,会引发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
医生在骨科临床工作15年,他特别强调骨折要分阶段进行:
急性期(0-2周):重点是消肿止痛。可以用枕头垫高患肢,配合冰敷减轻肿胀。这个时候连牙刷都拿不稳的张大叔就是太着急,结果延长了愈合时间。
愈合期(2-6周):骨痂开始形成,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轻柔的肌肉收缩练习。记得隔壁刘教练就是在这个阶段开始做握力球训练,得特别快。
功能期(6周后):逐步增加关节度和力量训练,但要注意循序渐进。上周复诊的舞蹈老师小林,就是通过水中行走训练找回了脚踝灵活性。
想要骨骼愈合快,光靠补钙可不够。临床观察发现,同时补充维生素D、蛋白质和镁元素的患者,愈合速度平均能快1-2周。日常可以多吃:
- 牛奶、鸡蛋(优质蛋白)
- 深海鱼、蘑菇(维生素D)
- 坚果、全谷物(镁元素)
特别注意要少喝浓茶和咖啡,这些会影响钙的吸收。餐饮店老板老赵骨折期间改喝豆浆,复查时医生都说他得比同龄人好。
拆除固定装置后,很多人要么不敢动,要么运动过量。其实锻炼要记住"三不"原则:不疼痛、不肿胀、不疲劳。这里分享几个有效的居家练习方法:
1. 上肢骨折:用毛巾做抓握练习,从每天3组、每组10次开始
2. 下肢骨折:靠墙静蹲,保持背部贴墙,膝关节不超过脚尖
3. 脊柱骨折:仰卧位做五点支撑,即头、双肘和双足跟支撑抬臀
健身房常客小吴股骨骨折后,就是通过这种渐进式训练,4个月后又能重新慢跑了。
出现这些情况要立即就医:
- 固定部位皮肤发紫、麻木
- 石膏断裂或过紧过松
- 突然出现剧烈疼痛
- 发热超过38℃
后提醒大家,预防永远比治疗重要。日常要注意补钙、防跌倒,运动时做好防护。如果不幸骨折,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,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。记住,良好的治疗加科学的,才能让骨头"长得牢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