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在门诊遇到不少女性朋友拿着体检报告询问:"医生,我的B超单上写着卵巢囊肿,这是什么病?严不?"其实,卵巢囊肿在育龄期女性中非常常见,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健康话题。
简单来说,卵巢囊肿就是卵巢上长出的囊性包块,里面多半是液体。就像皮肤上会长痘痘一样,卵巢这个"生命之源"偶尔也会闹点小脾气。值得庆幸的是,超过80%的卵巢囊肿属于生理性的,尤其是周期规律的年轻女性,这种囊肿往往会在2-3个周期后自行消失。
常见的生理性囊肿包括滤泡囊肿和黄体囊肿。前者像是一个没破的"卵泡气球",后者则是排卵后的黄体过度发育造成的。这两种情况都不需要特殊处理,定期复查就好。
当然,并非所有囊肿都能高枕无忧。如果B超显示囊肿内有实性成分、分隔或者血流信号,或者伴随CA125等标志物升高,就要警惕病理性囊肿的可能了。子宫内膜异位囊肿(俗称巧克力囊肿)和囊腺瘤就是常见的病理性囊肿。
特别注意这些危险信号:突然加重的下腹疼痛(可能是囊肿扭转或破裂)、异常出血、短期内腰围明显增粗。有位患者就因为忽视持续腹胀,后来查出巨大卵巢囊肿,这种情况就建议尽早处理了。
发现卵巢囊肿,医生一般会建议先做妇科B超,这是基础也是重要的检查。经超声能看得更清楚,尤其适合已婚女性。对于年轻女性,我们通常会建议在干净后3-5天复查,避开排卵期的影响。
35岁以上的女性要更谨慎些,可能需要加做标志物检查。绝经后女性如果发现卵巢囊肿,更要提高警惕,因为这个年龄段新出现的囊肿生理性的可能性很低。
很多患者一听说要手术就害怕,其实直径小于5cm的无症状囊肿,医生通常会建议观察3-6个月。有位28岁的患者体检发现4cm囊肿,3个月后复查果然消失了。
需要手术的情况也很明确:囊肿持续存在且大于5cm、有恶变征象、引起明显症状等。现在多数可以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,术后快,腹部几乎看不到明显疤痕。
虽然卵巢囊肿不能完全预防,但我们可以降低风险: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长期精神紧张;注意经期卫生,避免盆腔感染;适度运动但避免剧烈跳跃;每年做一次妇科检查。有患者反馈规律做瑜伽后,不仅生理期不适减轻,复查时囊肿也缩小了。
后提醒大家,卵巢囊肿不可怕,可怕的是盲目恐慌或不当回事。建议发现囊肿后到正规医院就诊,医生会根据年龄、症状、检查结果等给出建议。记住,定时体检就是好的"护身符"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