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天气闷热潮湿,小区的阿姨突然发现胳膊上起了大片红疹,痒得晚上睡不着觉。其实像这样的皮肤问题在生活中很常见,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1.5亿人患有各类皮肤病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既普遍又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问题。
门诊中常遇到的皮肤病主要有三类:首先是湿疹,特点是皮肤发红、起小水泡,像被蚊子咬过一样连成片;其次是真菌感染,比如脚气、股癣,通常表现为环形红斑伴有脱皮;还有就是青春痘,不仅青少年会得,很多上班族因为压力大也会突然冒痘。
这些病看似不,但实际困扰。上周就有一位程序员患者,因为手部湿疹反复发作,打字时键盘上都是脱落的皮屑,影响工作。其实只要及时处理,这些问题都能得到有效控制。
在家可以通过几个特征初步判断皮肤问题:湿疹往往对称分布,左右手或腿同时出现;真菌感染一般从边缘开始扩散,中间会逐渐好转;而痤疮多伴有毛孔堵塞,能挤出白色分泌物。
不过要特别注意,如果皮肤出现以下情况要立即就医:一是皮疹在24小时内快速扩散;二是伴有发热或;三是使用普通药膏3天后不见好转。去年有患者把药物过敏当成普通湿疹,自己乱用药导致全身皮肤溃烂,这样的教训一定要避免。
1. 洗澡水温别超过38℃,过热的水会洗掉保护皮肤的油脂。冬天很多老人喜欢烫水洗澡,结果越洗越痒。
2. 新买的衣服一定要过水再穿。服装在生产过程中残留的化学物质是接触性皮炎的主要诱因之一。
3. 保持居住环境湿度在50%-60%理想。太干燥容易引发瘙痒,太潮湿则助长霉菌。
4. 户外时做好物理防晒。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仅会加速皮肤老化,还可能诱发光敏性皮炎。
5. 调节作息和饮食。临床上很多皮肤问题反复发作,根源其实是熬夜、压力大导致的免疫力下降。
不少患者喜欢用土方子治皮肤病,比如用盐水泡、大蒜擦,这些方法很可能刺激皮肤加重病情。更不要随便使用含激素的药膏,虽然能快速止痒,但长期用会导致皮肤变薄、色素沉着。
建议在医生指导下,可以选择一些温和的医用护肤品。现在很多医院都有自制的外用药剂,不错而且价格亲民。比如北京某医院配制的氧化锌油,对婴幼儿湿疹特别有效,很多妈妈都在复购。
春季主要防范花粉过敏和日光性皮炎,过敏体质的人要减少外出;夏季重点预防痱子和真菌感染,记得勤换吸汗的棉质衣物;秋冬季则要注意皮肤保湿,洗澡后3分钟内及时涂润肤乳。
特别提醒上班族,长期佩戴口罩可能引发"口罩脸",可以在环境下适时摘口罩透气,选择透气性好的口罩内垫也能改善这种情况。
孕妇出现皮肤瘙痒要格外警惕,可能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表现;糖尿病患者伤口难愈合,小小的皮肤破损都可能酿成大问题;老年人冬季洗澡不宜过勤,一周2-3次足够。
孩子的皮肤护理更要细心。儿科医生建议,新生儿洗澡不必每次都用沐浴露,用清水冲洗即可。如果出现红屁股,可以试试吹风机低温档保持患处干燥,比很多药膏都好。
维护皮肤健康就像打理花园,需要持之以恒的护理。建议养成每天检查皮肤的习惯,尤其是脚底、背部等自己看不见的部位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,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麻烦。
如果已经有皮肤病病史,建议每半年复诊一次。现代医学对皮肤病的治疗手段很丰富,从光疗到生物制剂都有疗效。关键是要找正规医疗机构,接受治疗。
记住,皮肤是我们大的器官,它的状态直接反映着身体健康水平。花点时间呵护皮肤,其实就是守护整体的健康屏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