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总有人问我:"中医美容是不是智商税?"作为在医美行业摸爬滚打十年的老编辑,今天必须和大家好好这个话题。说实话,每次看到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美容,我都替老祖宗的中医文化捏把汗。调理美容不是玄学,但也不是钥匙,关键是要用对方法。
记得刚入行时采访过一位80多岁的老中医,他告诉我:"古代贵妃们用的养颜方子,其实就藏在《本草纲目》里。"从杨贵妃的"太真红玉膏"到慈禧太后的"珍珠粉",美容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。但现代人总想着立竿见影,反而把老祖宗的智慧用歪了。
1. 当归:这个被称作"妇科圣药"的家伙,其实对改善面色暗黄特别管用。但要注意,期间千万别碰它。
2. 黄芪:办公室熬夜族的救星!我有个同事连续喝了一个月黄芪泡水,眼下的青黑真的淡了不少。
3. 白芷:这个听起来像美白牙膏的成分,其实是古代美人的"天然粉底",外用可以改善肤色不均。
4. 茯苓:水肿型肥胖的克星。上周见到一个坚持喝茯苓粥三个月的姑娘,脸小了一圈不说,皮肤也透亮了。
5. 玫瑰花:别以为它只是好看,疏肝解郁的。压力大的时候泡一杯,比喝咖啡健康多了。
坑:听说某某好就拼命吃。去年有个客户连喝两个月决明子茶,结果拉到虚脱。任何都要讲究配伍和剂量。
第二坑:把外敷方子内服。我就见过把七白粉当蛋白粉喝的,这不胡闹吗?外用药材和口服标准完全不同。
第三坑:不看体质乱用药。阴虚火旺的人吃阿胶,无异于火上浇油。建议先用中医辨清体质再进补。
1. 内调要慢养:别指望三,调理少要坚持28天(一个皮肤代谢周期)。
2. 外敷要谨慎:自己配面膜不如买正规厂家生产的,毕竟的事交给的人。
3. 中西结合:我认识的一位皮肤科医生常说:"该打打,该喝喝,两者不冲突。"
早上:黄芪3片+枸杞10粒 保温杯焖泡,补气又明目。
中午:饭后嚼3颗红枣,比吃维生素片强。
晚上:睡前泡脚放点艾叶,祛湿助眠,黑眼圈都能淡。
写了这么多医美文章,我深的体会是:所有的美容方法都要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上。调理就像给身体做慢保养,急不得也乱不得。如果你正准备尝试美容,记住两个原则:一是找正规中医师辨证,二是给身体足够的时间。美丽这件事,有时候慢就是快。
对了,近天气转凉,正是进补的好时节。但千万别一入秋就抱着阿胶啃,先弄清自己是什么体质再说。下期准备写写不同体质的中医美容方案,想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养颜方法的,评论区告诉我你的情况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