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去口腔科,医生都会建议定期洗牙,但很多人心里犯嘀咕:每天刷牙还要洗牙?是不是医院想多赚钱?今天咱们就聊点大实话,关于洁牙那些你想知道又没人细说的事儿。
我有个朋友特别较真,电动牙刷、冲牙器、牙线配齐,结果体检还是查出牙龈萎缩。医生指着X光片说:"看见这些小黑点了吗?都是牙结石啃出来的坑。"原来再好的牙刷也刷不掉已经形成的牙结石,这些"石头"会像水泥一样糊在牙龈边缘,时间久了就会引发牙龈出血、口臭,的还会导致牙齿松动。
见过水管里的水垢吧?牙结石就是口腔里的"水垢",它喜欢藏在牙龈边缘、牙缝这些死角。随着时间推移,1毫米的牙菌斑就能进化成坚硬的牙结石,这时候除了洁牙器械,其他方法都束手无策。
次洗牙的朋友可能会紧张,其实整个过程就像给牙齿做SPA。现在正规机构都用超声波洁牙仪,那个小探头看着吓人,碰到牙齿只会震动不会切割。医生会像考古一样,轻轻震落每颗牙齿上的结石,遇到顽固分子还会用手工器械仔细刮除。
洗牙时酸酸的感觉很正常,特别是平时刷牙出血的部位会更敏感。现在有种舒适洁牙可以选择,仪器自带冷却水雾,还能调节震动强度,怕疼的朋友可以试试。整个过程大概30-40分钟,结束后医生还会给牙齿抛光,就像给车打蜡一样让牙面更光滑。
误区一: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 - 其实牙缝一直都在,只是原来被结石填满了。就像搬家后清出来的房间,看起来空荡是因为杂物被清理了。
误区二:"洗牙损伤牙釉质" - 正规操作下,洁牙器械只接触牙结石不碰牙体。就像清洁工能擦掉墙上的污渍但不会刮坏墙面。
误区三:"洗一次管终身" - 牙齿就像房子需要定期打扫。建议每6-12个月检查一次,抽烟喝茶的人可以适当缩短周期。
早上刷牙总见血丝的、照镜子发现牙龈颜色变深的、用舌头能舔到牙齿背面粗糙的,都该去口腔科报到了。特别要提醒备孕的姑娘们,孕期激素变化容易引发牙龈炎,好提前做好口腔检查。
我见过可惜的是个28岁的设计师,长期喝咖啡又抽烟,等到门牙松动才来就诊,拍片显示骨头都被吸收了一半。后来花了两万多做治疗,早知道每年花三百块洗牙就能避免的。
刚洗完牙的那几天,记得避开过冷过热的食物,就像刚美完容要小心护理。有些人的牙齿会暂时敏感,这是牙龈重新适应环境的正常反应,一般3-5天就会消失。
建议洗牙后换个新牙刷,就像大扫除后要换新拖把。晚上可以用含氟漱口水巩固,但别马上用美白牙膏,给牙齿几天休养期。
后说句掏心窝的话:洁牙不是美容消费,是健康投资。与其等牙周炎发作疼得睡不着,不如定期花个逛街的钱给牙齿做保养。毕竟到了啃不动排骨的年纪,山珍海味都比不上一口好牙来得实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