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齿是我们每天吃饭、说话都离不开的重要器官,但很多人对牙齿护理却不够重视。等到牙疼、牙龈出血时才后悔莫及。其实,牙齿护理并不复杂,贵在坚持科学的方法和养成好习惯。今天就来普通人如何在家做好牙齿护理,远离牙科医生的“躺椅恐惧”。
你可能觉得每天刷牙两次已经很到位了,但方法不对等于白刷。牙医建议采用巴氏刷牙法:牙刷倾斜45度对准牙龈沟,短距离水平颤动,每次刷2-3颗牙,里外都要顾及。很多人用力过猛反而会损伤牙釉质,电动牙刷建议选择声波式,震动频率更温和。记住,刷毛磨损变形就该换了,通常不超过3个月。
再好的牙刷也难清洁牙缝,这就是为什么牙医总唠叨要用牙线。取约30cm长的牙线,缠绕在两手中指上,用拇指食指控制,轻轻滑入牙缝,呈C字形包绕牙齿侧面上下刮动。如果牙龈刚开始出血别紧张,坚持一周通常会改善。嫌传统牙线麻烦?试试包装的牙线棒,随身携带更方便。
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漱口水怎么选?日常护理选择含氟防龋型即可,杀菌型不宜长期使用。特别注意:漱口水不能替代刷牙,好在刷牙后使用,含漱30秒吐出,半小时内别喝水。儿童要在家长下使用,6岁以下不建议。
碳酸饮料、果汁中的酸会软化牙釉质,喝完别急着刷牙,先用清水漱口等30分钟。爱吃甜食?巧克力比软糖更好,粘性糖更容易残留在牙面。咖啡、茶渍牙怎么办?用吸管喝能减少接触,定期洁牙能有效改善。
牙龈出血、口臭持续、牙齿敏感冷热、咬合不适都是预警信号。别等牙疼难忍才就医,每年1-2次常规检查,洗牙不仅能清除牙结石,更是早期发现龋齿的好机会。现在正规医院的洁牙项目已经能做到基本,别再因恐惧耽误治疗。
从颗乳牙萌出就要开始清洁,儿童牙刷要选小头软毛的。窝沟封闭是预防恒磨牙龋坏的有效手段,通常在6-8岁和11-13岁两个阶段进行。家长要以身作则,避免把食物嚼碎喂孩子,这会传播致龋菌。
孕妇激素变化易引发牙龈炎,更要坚持口腔清洁;戴牙套的朋友要配合使用冲牙器;老年人假牙每天要取出清洗,睡前浸泡在冷水中。糖尿病患者若发现牙龈反复红肿,要及时就医控制血糖。
说到底,牙齿护理就是日常细节的累积。花在护牙上的每一分钟,都是在为年老时还能享受美食投资。从今天开始,给自己定制一个可行的护牙计划吧,毕竟原生牙齿才是好的“种植牙”。如果对某些具体问题拿不准,靠谱的办法还是正规医疗机构的口腔科医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