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总听朋友抱怨刷牙出血、牙龈红肿,牙医建议他们做超声波洁牙。作为在医美行业摸爬滚打十年的老编辑,今天就用大白话这项“牙齿大扫除”——不吹嘘,不编造,只给你实在的干货。
简单来说,就是用高频振动的金属探头,“震碎”你牙齿上的牙结石和菌斑。和传统手工刮治相比,它的优势很明显:震动头不会直接切割牙齿表面,对牙龈刺激小,全程基本感。尤其适合长期喝茶、喝咖啡或有烟渍的人。
但要注意!它不能美白牙齿,也不能治牙周炎。如果你的牙龈已经萎缩化脓,得先治疗炎症才能洁牙。
上周有位读者私信我:“洗完牙感觉牙缝空荡荡的,是不是被医生洗坏了?”其实这是典型误区。牙结石原本像水泥一样填在牙缝里,清理后自然会觉得缝隙明显。健康的牙齿本身就有微小缝隙,只是之前被脏东西堵住了。
如果洁牙后牙齿酸软,通常1-3天就能。建议那几天别吃冰激凌或酸辣食物,用温水漱口会舒服很多。
价格是大家关心的,我调研了20家机构的收费标准:
- 基础洁牙(适合轻微牙渍):150-300元
- 深度洁牙(含抛光、上药):400-600元
- 附加项目:
* 喷砂去烟渍(+200元)
* 牙龈护理(+150元)
注意!低于100元的要警惕:可能是实习生操作或二次收费陷阱。有些机构用吸引顾客,检查时又说你需要加项目,后花得更多。
1. 牙龈经常出血的
2. 戴牙套的正畸人群
3. 抽烟/每天喝2杯以上咖啡的人
4. 备孕期的女性(孕期牙龈问题风险高)
5. 50岁以上中老年
普通人每1-2年洗一次足够,洗得太勤反而可能损伤牙釉质。洗完记得让医生检查是否有龋齿,很多小蛀牙就是洁牙时发现的。
秘密1:下午洁牙更划算
很多机构上午顾客少,医生操作会更细致。赶时间的话别选周末高峰期。
秘密2:机器比品牌重要
比起纠结“瑞士还是德国设备”,不如关注医生的操作经验。老手调节的振幅更,新手容易震得牙龈难受。
秘密3:抛光不是必选项
有些机构把抛光包装成“镀膜保护”,其实对牙齿健康影响不大。预算紧张的话可以省下这笔钱。
见过太多人花几千块做冷光美白,却连牙线都不会用。记住:再好的洁牙也只能维持半年,每天用巴氏刷牙法+牙线清洁,比一年洗三次牙更有用。
如果这篇文章帮你避了坑,转发给那个总说“牙疼不是病”的朋友吧。毕竟看牙医的钱,够买50杯奶茶了——这笔账,怎么算都划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