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有位程序员朋友和我吐槽:"加班熬秃了头,相亲都被姑娘嫌弃"。这让我想起医美时常听到的问题——"加密植发到底有没有用?会不会像戴假发一样尴尬?"作为从业10年的医美编辑,今天就用大白话这个拯救发际线的黑科技。
简单说就是在稀疏的头发中间"见缝插针"。传统植发像开荒种树,主要解决光秃区域;而加密植发更像精耕细作,用0.6mm超精细针头在现有毛发间隙植入毛囊。好比手机摄像头从单摄升级到四摄,密度能提升30%-50%。有个40岁的客户先生,头顶看着像蒙了层纱,做完后说他后脑勺终于不再"反光"了。
不是所有人都需要"加密"。如果你属于这三种情况可以考虑:1.发缝变宽能塞进硬币的产后妈妈;2.发旋处能看到头皮的中年男性;3.植发后想二次加密的。但要注意,像发作期、疤痕体质的朋友就不建议做。上周还有个25岁小伙,熬夜打游戏导致暂时性脱发,这种养半年头发就能的,我们就劝他别浪费钱。
说实话就像打疫苗的痛感。现在正规机构都会用显微分离技术,提取毛囊时用局麻,多数人反映"还没拔牙疼"。去年有个怕疼的女客户,手术时还在用手机追剧。不过术后3天会有胀胀的感觉,就像戴了顶紧帽子,这是正常现象。
移植的毛囊因为来自后枕部(这个区域的毛囊不受激素影响),理论上能保持到60岁。但要注意!原生头发还会继续脱落。我们建议术后配合养护,就像种完树要定期浇水。有个做金融的客户,植发后坚持用激光生发帽,5年了头发依然浓密。
说几个行内人才知道的:1.别信"1元毛囊",正规加密植发单价在15-30元/单位;2.医生资历要看执业证,不是会拿镊子就叫医生;3.机构必须要有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。去年有客户图便宜去工作室做,结果毛囊存活率不到30%,修复花了双倍价钱。
做完手术别急着庆祝,前三天睡觉要垫高枕头,避免水肿;7天内不要吃火锅(辛辣影响);1个月内戴帽子要选宽松的。关键是术后养护,建议每3个月做次毛囊检测。记得有个客户术后天天骑摩托不戴头盔,两个月后新长的头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。
头发对形象的影响,有时候比整容还明显。但任何医美项目都要理性看待,加密植发不是魔术,不能让你瞬间变成"发量者",也不可能密度。建议先做毛囊检测,和医生充分沟通预期。毕竟植发就像种树,既要选对季节(毛囊健康时),也要选对园丁(正规机构)。
如果拿不准自己适不适合,可以拍张头顶照片发给顾问看看。记住,好头发是养出来的,植发只是帮你找回失去的那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