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饭后总觉得胃部隐隐作痛?明明没吃多少却感觉胀得难受?这些可能是胃溃疡发出的预警信号。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,胃溃疡在我国发病率约10%,但很多人直到出现并发症才就医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问题。
胃溃疡是胃黏膜被胃酸腐蚀形成的破损,就像口腔溃疡放大到胃里。常见的位置是胃窦部和十二指肠球部。临床数据显示,约70%的胃溃疡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,长期服用止痛药、吸烟酗酒也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。
1. 餐后上腹痛:进食后30分钟2小时出现剑突下灼烧感,吃点东西可能暂时缓解
2. 夜间痛醒:不少患者会在凌晨1-2点被胃痛惊醒
3. 反酸嗳气:感觉有酸水反到喉咙,打嗝后口腔有酸苦味
4. 食欲减退:看到油腻食物就反胃,饭量明显下降
5. 体重下降:由于进食减少,一个月可能瘦3-5斤
当出现呕血(咖啡渣样物质)、黑便(像柏油般发亮)、剧烈腹痛如刀割时,说明可能发生了消化道出血或穿孔。数据显示,未经规范治疗的胃溃疡患者,发生大出血的概率高达15%。
胃镜检查是金标准,能直接观察溃疡大小和深度。现在有胃镜选项,全程约5-8分钟。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也很重要,常用碳13呼气试验,空腹吹口气就能完成。
规范治疗通常需要4-8周:
• 抑酸药物:如质子泵抑制剂,让胃黏膜有时间修复
• 抗菌治疗: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
• 黏膜保护剂:像给伤口贴"创可贴"
注意:自行购买胃药可能掩盖症状,耽误治疗时机。
1. 定时定量:每天5-6小餐,避免胃酸空腐蚀
2. 温度适宜:食物保持在40℃左右,太烫会刺激溃疡面
3. 选择易消化:蒸煮炖为主,推荐南瓜、山药、秋葵等黏液性食物
戒烟限酒、规律作息、减少压力都有助于保护胃黏膜。特别提醒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的人群,建议配合胃黏膜保护剂使用。定期体检时加做胃功能检查,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者。
胃就像身体的第二张脸,它的不适往往是长期不良习惯积累的结果。如果已经出现症状,及时就医才是明智之选。记住,胃病三分治七分养,调整生活方式和正规治疗同样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