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刚换上新买的金属项链,第二天脖子就红了一片;用了朋友送的护肤品,脸颊突然又痒又肿——这些困扰你可能也遇到过。接触性皮炎就像个不请自来的客人,稍不注意就会找上门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皮肤"过敏反应"的真实面目,以及如何科学应对。
接触性皮炎其实分为两种类型。一种是刺激性接触性皮炎,就像被辣椒水溅到皮肤会火辣辣的疼一样,洗洁精、消毒液这些日化用品接触久了都可能引发。另一种是过敏性接触性皮炎,需要先经历"致敏期",就像身体记住了这个"仇人",下次再遇到就会起反应。常见元凶有金属镍、染发剂、某些植物汁液等。
误区一:用热水烫洗能止痒。实际上过热的水会皮肤屏障,让红肿加剧。误区二:自行涂抹激素药膏。长期滥用可能造成皮肤萎缩等副作用。误区三:认为起疹子就要""。盲目服用清热解毒药物可能耽误治疗。误区四:过敏原检测结果。临床上常有假阳性情况,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判断。
步要立即远离可疑接触物,用常温清水冲洗患处。第二步可以短期使用医生指导下的外用药物,通常弱效激素药膏,使用不超过1周。第三步做好皮肤修复,选择不含香精、酒精的医学护肤品,帮助重建皮肤屏障。记住,如果出现水疱破溃、发热等情况,一定要及时就医。
面部皮肤较薄,建议使用副作用更小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膏。手部因经常接触外界物质,期间建议佩戴棉质手套。婴幼儿出现皮疹时,家长不要自行用药,需要专科医生评估后处理。
新买的衣物建议先洗涤再穿,首饰选择纯度较高的材质。使用新产品前先在耳后或手腕内侧小面积试用2天。做家务时养成戴手套的习惯。记录每次皮炎发作的情况,有助于找出潜在过敏原。
湿疹、脂溢性皮炎、银屑病等都可能有类似表现。如果皮疹反复发作、对称分布或伴有其他症状,建议做进一步检查。皮肤镜、斑贴试验等辅助手段能帮助明确诊断。
皮肤是我们大的器官,也是健康的道防线。遇到接触性皮炎不要慌,正确护理加上及时就医,大多数情况都能得到良好控制。记住,对待皮肤问题既不能掉以轻心,也不必过度治疗,找到平衡点才是关键。